跳到主要内容

22 九集续 1-2

第37经 阿难经1

如是我闻:一时,具寿阿难住拘睒弥国之瞿师罗园。具寿阿难于此告诸比丘言:友等诸比丘!友!

彼诸比丘回答具寿阿难。具寿阿难说:

友等!是希有。友等!是未曾有。彼世尊、智者、见者、应供、正等觉者,于杂闹中随觉离脱之证得,是为众生之清净,为愁悲之超出,为苦忧之灭没,为正理之证得,为涅槃之现证。唯眼尚有不领受色、处,唯耳尚有不领声、处,唯鼻尚有427 不领受香、处。唯舌尚有不领受味、处,唯身尚有不领受所触、处。

如是说已,具寿优陀夷对具寿阿难言:友阿难!为有想而不领受彼处耶?或为无想耶?

友!为有想而不领受彼处,非为无想。

友!然则,彼何想而不领受处耶?

友!此处有比丘,偏超色想,灭有对想,不作意种种想故,所谓“空是无边”,具足空无边处而住。友!依如是之想而不领受彼处。

友!复次,有比丘,偏超空无边处,所谓“识是无边”,具足识无边处而住。友!依如是之想而不领受彼处。

友!复次,有比丘,偏超识无边处,所谓“无所有”,具足无所有处而住。友!依如是之想而不领受彼处。

友!尔时,我住于裟只城安禅林之鹿野苑。友!当时,有阇知罗比丘尼,到达我处。至已,礼敬我而立于一面。立于一面之阇知罗比丘尼对我言:“大德阿难!若此三昧者不踊不没,以有行折伏亦非抑制之性者,则解脱故而住,住故而满足,满足故而不恐惧。大德阿难!此三昧者世尊所说有何果耶?”友等!如是所言,我对阇知罗比丘尼言:“姊!若此三昧者不踊不没,以有行折伏亦非抑制之性者,则解脱故而住,住故而满足,满足故而不恐惧。姊!此三者世尊所说以智为果。友!依如是之想而不领受彼处。

注1 汉译杂阿含二0.二一(大正藏二·一四六a)。

第38经 婆罗门经

彼时,有二顺世婆罗门,往诣世尊所在之处。至已,与世尊相交谈庆慰,欢喜铭感之语已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彼等婆罗门白世尊言:

瞿昙!富兰那迦叶,为一切知、一切见而有无余之智见,称为“我于行、住、眠、觉、常恒知见现前。”彼言:“我以无边之智,知见有边之世间而住。”瞿昙!尼乾陀若提子,亦为一切知、一切见而有无余之智见,称为“我于行、住、眠、觉、常恒智见现前。”彼言:“我以无边之智1,知见无边之世间而住。”瞿昙!此二者互违之智论,何者说真实,何者为虚妄耶?”

“且止!婆罗门!除言“此二者互违之智论,何者说真实,何者为虚妄耶?”之外。婆罗门!我当为汝等说法,谛听!善自作意。我当说。

唯然。彼等婆罗门回答世尊。世尊说:

婆罗门!譬如有四人立于四方,成就最胜之行速2与最胜之行步。其能成就如是之势速,譬如有弓师,为有能而[善]学,熟练,练达,以轻矢容易通过多罗树之荫。又,如是之行步,譬如从东海到西海。时,立于东方之人,如是言:“我当步行到世间之边。”彼乃除食、饮、嚼、味,除作大小便,排除睡眠、疲劳,有寿百岁、命百岁而往,亦不能到达世间之边,当于中间命终。时,[立于]西方[之人,如是言:“我当步行到世间之边。”彼乃除食、饮、嚼、味,除作大小便,排除睡眠、疲劳,有寿百岁、命百岁而往,亦不能达世间之边,当于中间命终]。时,[立于]北方[之人,如是言:“我当步行到世间之边。”彼乃除食、饮、嚼、味,除作大小便,排除睡眠、疲劳,有寿百岁、命百岁而往,亦不能到达世间之边,当于中间命终]。时,立于南方之人,如是言:“我当步行到达世间之边。”彼乃除食、饮、嚼、味,除作大小便,排除睡眠、疲劳,有寿百岁、命百岁而往,亦不能到达世间之边,当于中间命终。何以故耶?婆罗门!我说:如是之驰走,世之边亦不可知、不可见、不可到。婆罗门!然而,我非说不得世间之边而苦之灭尽。

婆罗门!五妙欲者于圣者之律中名为世间。何等为五妙欲耶?

即眼所识之色为可爱、可亲、可意、爱色、引欲、可染。其所识之声[为可爱、可亲、可意、爱色、引欲、可染]。鼻所识之香[为可爱、可亲、可意、爱色、引欲、可染]。舌所识之味[为可爱、可亲、可意、爱色、引欲、可染]。身所识之所触为可爱、可亲、可意、爱色、引欲、可染。婆罗门!此五妙欲者于圣者之律中名为世间。

婆罗门!此处有比丘,离诸欲,[离诸不善法,为有寻有伺,从离生喜、乐,]具足初静虑而住。婆罗门!此名为比丘到达世间之边,住于世间之边、或者有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婆罗门!我亦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

婆罗门!复次,比丘者,为寻伺止息故,[成为内净,心达一趣,为无寻无伺,由三摩地生喜、乐,]具足第二静虑而住。[婆罗门!此名为比丘到达世间之边,住于世间之边。或者有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婆罗门!我亦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

婆罗门!复次,比丘者离喜故,为舍而住,正念正知,于身正受乐,如诸圣者之宣说,舍、念乐住],具足第三静虑而住。[婆罗门!此名为比丘到达世间之边,住于世间之边。或者有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婆罗门!我亦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

婆罗门!复次,比丘者断乐断苦故,及先已灭忧、喜故,为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],具足第四静虑而住。婆罗门!此名为比丘到达世间之边,住于世间之边。或者有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婆罗门!我亦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

婆罗门!复次,比丘者偏超色想,灭有对想,不作意种种想故,所谓“空是无边”,具足空无边处而住。婆罗门!此名为比丘到达世间之边,住于世间之边。或者有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婆罗门!我亦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

婆罗门!复次,比丘者偏超空无边处,所谓“识是无边”,具足识无边处而住。[婆罗门!此名为比丘到达世间之边,住于世间之边。或者有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婆罗门!我亦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

婆罗门!复次,比丘者]偏超识无边处,所谓“无所有”,具足无所有处而住。[婆罗门!此名为比丘到达世间之边,住于世间之边。或者有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婆罗门!我亦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

婆罗门!复次,比丘者]偏超无所有处,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。婆罗门!此名为比丘到达世间之边,住于世间之边。或者有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婆罗门!我亦言:“此人尚为世间所摄,此人未出离世间。”

婆罗门!复次,比丘者偏超非想非非想处,具足想受灭而住,以慧观而诸漏尽。婆罗门!此名为比丘到达世间之边,住于世间之边,渡世间之缠绵。

注1 “无边之”。原本为antavantena由异本改为anantena.同antavantam改为anantam。

2 “速行”。原本为gatiya ca由异本除掉ca。

第39经 天经

诸比丘!往昔,诸天与阿修罗之战,正酣。诸比丘!于彼战,阿修罗胜而诸天败。诸比丘!诸天即败而逃,阿修罗乃向北面追击。诸比丘!当时,诸天则如是思念:“阿修罗追击,我等宜二度与阿修罗作战。”

诸比丘!诸天即二度与阿修罗作战。诸比丘!阿修罗二度胜而诸天败。诸比丘!诸天即败畏而逃,阿修罗乃向北面追击。诸比丘!当时,诸天则如是思念:“阿修罗追击,我等宜三度与阿修罗作战。”

诸比丘!诸天即三度与阿修罗作战。诸比丘!阿修罗三度胜而诸天败。诸比丘!诸天即败畏而入天宫。诸比丘!到达天宫之诸天期如是思念:”今我等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阿修罗无关。”诸比丘!阿修罗亦如是思念:“今诸天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我等无关。”

诸比丘!往昔,诸天与阿修罗之战,正酣。诸比丘!于彼战,诸天胜而阿修罗败。诸比丘!阿修罗即败而逃,诸天乃向南面追击。诸比丘!当时,阿修罗则如是思念:“诸天追击,我等宜二度与诸天作战。”

诸比丘!阿修罗即二度与诸天作战。诸比丘!诸天二度胜而阿修罗败。诸比丘!阿修罗即败畏而逃,诸天乃向南面追击。诸比丘!当时,阿修罗则如是思念:“诸天追击,我等宜三度与诸天作战。”

诸比丘!阿修罗即三度与诸天作战。诸比丘!诸天三度胜而阿修罗败。诸比丘!阿修罗即败畏而入阿修罗宫。诸比丘!到达阿修罗宫之阿修罗则如是思念:“今我等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诸天无关。”诸比丘!诸天亦如是思念:“今阿修罗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我等无关。”

诸比丘!如是,有比丘者离诸欲,[离诸不善法,为有寻有伺,从离生喜、乐,]具足初静虑而住时。诸比丘!比丘乃如是思念:“今我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魔无关。”诸比丘!魔波旬亦如是思念:“今比丘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我无关。”

诸比丘!比丘者寻伺止息故[,成为内净,心达一趣,为无寻无伺,从三摩地生喜、乐],[具足]第二静虑[而住时。诸比丘!比丘乃如是思念:“今我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魔无关。”诸比丘!魔波旬亦如是思念:“今比丘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我无关。”

诸比丘!比丘者离喜故,为舍而住,正念正知,于身正受乐,如诸圣者之宣说,舍、念乐住,][具足]第三静虑[而住时。诸比丘!比丘者如是思念:“今我已得于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魔无关。”诸比丘!魔波旬亦如是思念:“今比丘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我无关。”

诸比丘!比丘者断乐断苦故,及先已灭忧、喜故,为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,]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。诸比丘!比丘乃如是思念:“今我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魔无关。”诸比丘!魔波旬亦如是思念:“今比丘已得恐怖之救护,独自而住,与我无关。”

诸比丘!比丘者偏超色想,灭有对想,不作意种种想之故,所谓“空是无边”,具足空无边处而住之时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令魔终息,遮魔眼之视野,不为波旬所见。

诸比丘!比丘者偏超空无边处,所谓“识是无边”,具足识无边处而住之时。[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令魔终息,遮魔眼之视野,不为波旬所见。

诸比丘!比丘者]偏超识无边处,所谓“无所有”,具足无所有处而住时。[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令魔终息,遮魔眼之视野,不为波旬所见。

诸比丘!比丘者]遍超无所有处,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时。[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令魔终息,遮魔眼之视野,不为波旬所见。

诸比丘!比丘者]偏超非想非非想处,具足想受灭而住,以慧观而诸漏尽。诸比丘!此名为比丘令魔终息,遮魔眼之视野,不为波旬所见,渡世间之缠绵。

第40经 大象经

诸比丘!林中之大象,将得饵,牡象、牝象、幼象、子象先来而食草顶尖。诸比丘!是故,林中之大象,辛苦、惭愧、嫌厌。诸比丘!林中之大象,将得饵,牡象、牝象、幼象、子象啖折枝束。诸比丘!是故,林中之大象,辛苦、惭愧、嫌厌。诸比丘!林中之大象,入于行水处,牡象、牝象、幼象、子象先来而以长鼻浊水。诸比丘!是故,林中之大象,辛苦、惭愧、嫌厌。诸比丘!林中之大象,入于行水处,牝象触身而行。诸比丘!是故,林中之大象,辛苦、惭愧、嫌厌。

诸比丘!其时,林中之大象思念:“今我与牡象、牝象、幼象、子象杂住,我唯啖缺顶尖之草,彼等啖我折之枝束,我饮浊水,我入于行水处,牝象触身而行。我宜自群远离而独住。”彼于后时自群远离而独住,啖顶尖无缺之草,无有啖自己所折之枝束者,饮不浊之水,入于行水处,无牝象触身而行。诸比丘!其时,林中之大象思念:“我前与牡象、牝象、幼象、子象杂住,我唯啖缺顶尖之草,彼等啖我折之枝束,我饮浊水,我入于行水处,牝象触身而行。今我自群远离而独住,啖顶尖无缺之草,无有啖自己所折之枝束者,饮不浊之水,入于行水处,无牝象触身而行。”彼以长鼻折枝束,以枝束擦其身而自散痒。

诸比丘!如是,比丘与诸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王、王臣、外道、外道弟子杂住之时。诸比丘!比丘思念:“今我与诸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王、王臣、外道、外道弟子杂住,我宜自群远离而独住。”彼得远离之坐卧处,[谓]阿练若、树下、山中、洞窟、山洞、冢间、山林、露地、稻草堆。彼即往阿练若,往树下,往空闲处,端坐结跏趺,直立其身,普令其念现前。彼乃断世间之贪,以离贪心而住,由贪净心。断嗔恚,以无嗔心而住,饶益哀愍一切有情,由嗔恚净心。断惛眠,离惛眠而住,有光明想,为正知正念,由惛眠净心,断掉悔,无掉举而住,内心寂静,由掉悔净心。断疑,除疑而住,于善法无犹豫,由疑净心。

彼即心随烦恼而弱慧,断此五盖,离诸欲,[离诸不善法,为有寻有伺,从离生喜、乐,]具足初静虑而住,自散痒。

为寻伺止息故,成为内净,心达一趣,为无寻无伺,从三摩地生喜、乐,][具足]第二静虑[而住,自散痒。

为离喜故,为舍而住,正念正知,于身正受乐,如诸圣者宣说,舍、念乐住,][具足]第三静虑[而住,自散痒。

为断乐断苦故,及先已灭忧、喜故,为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,]具足第四静虑而住,自散痒。

偏超色想,灭有对想,不作意种种想故,所谓“空是无边”,具足空无边处而住,自散痒。

偏超空无边处,所谓“识是无边”,具足识无边处而住,[自散痒]。

偏超识无边处,所谓“无所有”,具足无所有处而住,[自散痒]。

偏超无所有处,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,[自散痒]。

偏超非想非非想处,具足想受灭而住,以慧观而诸漏尽,自散痒。

第41经 多梨富沙经1

如是我闻。一时,世尊住末罗国郁鞞罗劫波,末罗人之邑。尔时,世尊于清晨时,著下衣,持钵、衣,入郁鞞罗劫波乞食。于郁鞞罗劫波,乞食而行,食后自乞食还,告具寿阿难而言:阿难!且居此处,我欲入大林而昼日住。

唯然,大德!具寿阿难回答世尊。尔时,世尊即入大林,于一树下,昼日住而坐。

彼时,有多梨富沙居士,到具寿阿难之处。至已,礼敬具寿阿难而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多梨富沙居士对具寿阿难言:大德阿难!我等在家人享诸欲,欢诸欲,喜诸欲,悦诸欲。大德!对于我等在家人享诸欲,欢诸欲,喜诸欲,悦诸欲,彼出离乃如险峻。大德!我闻:在此法律之中,各各壮年之比丘,于出离,心进、澄而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解脱。大德!在此法律之中,诸比丘与大众等之出离,谓不同乎。

居士!此乃所应谈。居士!我等往见世尊,往诣世尊所在之处。至已,而向世尊禀告此义,如世尊之所说而受持。

唯然,大德!多梨富沙居士回答具寿阿难。

彼时,具寿阿难即与多梨富沙居士俱往诣世尊所在之处。至已,[礼敬]世尊[而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]白世尊言:大德!于此处,多梨富沙居士言:“大德阿难!我等在家人享诸欲,欢诸欲,喜诸欲,悦诸欲。大德!对于我等在家人享诸欲,欢诸欲,喜诸欲,悦诸欲,彼出离乃如险峻。大德!我闻:在此法律之中,各各壮年之比丘,于出离,心进、澄而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解脱。大德!在此法律之中,诸比丘与大众等之出离,谓不同乎。”

阿难!如是。阿难!如是。阿难!我亦于未等觉、现等觉而为菩萨时,思念:“善哉!出离。善哉!出离。”

阿难!尔时,我于出离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阿难!其时,我即思念:“依何因何缘,我于出离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不能解脱耶?

阿难!尔时,我即思念:“我于诸欲,未见过患,不能多习于此,于出离未能证得功德。不能修此,是故,我于出离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不能解脱。”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若于诸欲,见过患而多习此,于出离证得功德。当修此,是故,我于出离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于诸欲,见过患而多习此,于出离,修此而证得功德。阿难!其时,我于出离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阿难!我于后时,离诸欲,[离诸不善法,为有寻有伺,从离生喜、乐,]具足初静虑而住。阿难!我依此住而住之时,与欲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阿难!譬如于安乐者,生苦恼而致病。如是,于我与欲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

阿难!尔时,我即思念:“我宜止息寻伺,[成为内净,心达一趣,为无寻无伺,从三摩地生喜、乐,]具足第二静虑而住。”

阿难!其时,我于无寻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依何因何缘,我于无寻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耶?”

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于诸寻,未见过患,不能多习于此;于无寻,未能证得功德。不能修此,是故,我于无寻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”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若于诸寻,见过患而多习此;于无寻,证得功德。修此,是故,我于无寻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于诸寻,见过患而多习此;于无寻,修此而证得功德。阿难!其时,我于无寻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阿难!我于后时,为寻伺止息故,[成为内净,心达一趣,为无寻无伺,从三摩地生喜、乐,]具足第二静虑而住。阿难!我依此住而住之时,与寻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阿难!譬如于安乐者生苦恼而致病。如是,于我与寻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

阿难!尔时,我即思念:“我宜离喜,[为舍而住,正念正知,于身正受乐,如诸圣者之宣说,舍、念乐住,]具足第三静虑而住。”

阿难!其时,我于无喜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依何因何缘,我于无喜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耶?”

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于喜,未见过患,不能多习于此;于无喜,未能证得功德。不能修此,是故,我于无喜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”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若于喜,见过患而多习此;于无喜,证得功德。修此,是故,我于无喜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于喜,见过患而多习此;于无喜,修此而证得功德。阿难!其时,我于无喜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离喜之故,[为舍而住,正念正知,于身正受乐,如诸圣者之宣说,舍、念乐住,]具足第三静虑而住。阿难!我依此住而住之时,与喜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阿难!譬如于安乐者,生苦恼而致病。如是,于我与喜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

阿难!尔时,我即思念:“我宜渐变[断苦,及先已灭忧、喜,为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,]具足第四静虑而住。”

阿难!其时,我于不苦不乐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依何因何缘,我于不苦不乐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耶?”

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于舍乐,未见过患而不能多习于此;于不苦不乐,未能证得功德。不修此,是故,我于不苦不乐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”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若于舍乐,见过患而多习此;于不苦不乐,证得功德。修此,是故,我于不苦不乐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于舍乐,见过患而多习此;于不苦不乐,修此而证得功德。阿难!其时,我于不苦不乐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得解脱。阿难!我于后时,为断乐[断苦故,及先已灭忧、喜故,为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,]具足第四静虑而住。阿难!我依此住而住时,与舍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阿难!譬如于安乐者,生苦恼而致病。如是,于我与舍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

阿难!尔时,我即思念:“我宜偏超色想,灭有对想,不作意种种想,所谓“空是无边”,具足空无边处而住。”

阿难!其时,我于空无边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依何因何缘,我于空无边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耶?”

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于诸色,未见过患而不能多习于此;于空无边处,未能证得功德。不修此,是故,我于空无边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”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若于诸色,见过患而多习于此:于空无边处,证得功德。修此,是故,我于空无边处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于诸色,见过患而多习此;于空无边处,修此而证得功德。阿难!其时,我于空无边处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阿难!我于后时,偏超色想,灭有对想,不作意种种想故,所谓“空是无边”,具足空无边处而住。阿难!我依此住而住时,与色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阿难!譬如于安乐者,生苦恼而致病。如是,于我与色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

阿难!尔时,我即思念:“我宜偏超空无边处,所谓‘识是无边’,具足识无边处而住。”

阿难!其时,我于识无边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阿难!其时,我乃如是思念:“依何因何缘,我于识无边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耶?。”

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于空无边处,未见过患,不能多习于此;于识无边处,未能证得功德。不能修此,是故,我于识无边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”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若于空无边处,见过患而多习此;于识无边处,证得功德。修此,是故,我于识无边处而心进、澄、安佳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于空无边处,见过患而多习此;于识无边处,修此而证得功德。阿难!其时,我于识无边处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阿难!我于后时,偏超空无边处,所谓“识是无边”,具足识无边处而住。阿难!我依此住而住时,与空无边处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阿难!譬如于安乐者,生苦恼而致病。如是,于我与空无边处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

阿难!尔时,我即思念:“我宜偏而超识无边处,所谓‘无所有’,具足无所有处而住。”

阿难!其时,我于无所有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依何因何缘,我于无所有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不能解脱耶?”

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于识无边处,未见过患,不能多习于此;于无所有处,未能证得功德。不能修此,是故,我于无所有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” 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若于识无边处,见过患而多习于此;于无所有处,证得功德。修此,是故,我于无所有处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于识无边处,见过患而多习于此;于无所有处,修此而证得功德。阿难!其时,我于无所有处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偏超识无边处,所谓“无所有”,具足无所有处而住。阿难!我依此住而住时,与识无边处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阿难!譬如于安乐者,生苦恼而致病。如是,于我与识无边处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

阿难!尔时,我即思念:“我宜偏超无所有处,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。”

阿难!其时,我于非想非非想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依何因何缘,我于非想非非想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不能解脱耶?”

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于无所有处,未见过患,而不能多习于此;于非想非非想处,未能证得功德。不修此,是故,我于非想非非想处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不能解脱。”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若于无所有处,见过患而多习于此;于非想非非想处,证得功德。修此,是故,我于非想非非想处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于无所有处,见过患而多习于此;于非想非非想处,修此而证得功德。阿难!其时,我于非想非非想处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偏超无所有处,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。阿难!我依此住而住之时,与空无边处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阿难!譬如于安乐者,生苦恼而致病。如是,于我与无所有处俱行之想、作意之现行,乃我之病。

阿难!尔时,我即思念:“我宜偏超非想非非想处,具足想受灭而住。”

阿难!其时,我于想受灭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依何因何缘,我于想受灭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不能解脱耶?”

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于非想非非想处,未见过患而不能多习于此;于想受灭,未能证得功德。不能修此,是故,我于想受灭而心不进、不澄、不能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不能解脱。”阿难!其时,我乃思念:“我若于非想非非想处,见过患而多习于此;于想受灭,证得功德。修此,是故,我于想受灭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‘此乃寂静’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于非想非非想处,见过患而多习于此;于想受灭,修此而证得功德。阿难!其时,我于想受灭而心进、澄、安住,观“此乃寂静”而得解脱。”阿难!我于后时,偏超非想非非想处,具足想受灭而住,慧观而我诸漏尽。

阿难!我未于此九种次第住等至,未能如是出入于顺逆之间时,阿难!我于天、魔、梵天之世界以及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之众生界,不称为无上正等觉、现等觉。阿难!然而,我于此九种次第住等至,如是出入于顺逆故。阿难!我于天、魔、梵天之世界以及沙门、婆罗门、人、天之众生界,称为无上正等觉、现等觉。我复得智与见,言:“我心解脱不动,此乃我最后之生,更不受后有。”

注1 参照三十四经

第四 大品[毕]

此中摄颂曰:

(一~二)二之[次第]住、(三)是涅槃、(四)牛、(五)静虑、

(六)阿难、(七)婆罗门、(八)天、(九)大象、(一0)多梨富沙。